2022-10-30 11:28:01
大家好,我是鸟叔,小鸟的鸟!
7月份的时候,我曾在告诫大家:不要再去珠江新城当接盘侠了,纯投资的赶紧跑。
别贪!你的珠江新城,可以卖了!
然后,我就被人怼了,各种难听的都有。
反正我觉得没啥的。
人活着,不是被人怼,就是在怼人的路上。
现在,又有人问我该不该跑?
老实说,一是我不知道,二是除非你多降点价,否则跑不掉。
我现在知道的是,6、7月份高位进场的人,已有人浮亏了,而且不少。
先说结论,20万是珠江新城多数神盘短期的顶部。
比如这波的龙一中海花城湾,7月卖出了一套152㎡的南向大3房,成交价高达20.1万/㎡。
但3月的时候,同户型单价还只有17.6万/㎡。短短三个多月,总价暴涨了近380万,比抢钱来得更快。
另一个标杆盘嘉裕公馆,8月也卖出了一套152㎡3房,成交价首次超过20万/㎡,史上最贵。
但嘉裕公馆此前的成交单价基本在16-18万之间徘徊,最低只有15万/㎡。
我很佩服20万接盘者的勇气,我估计这些人,跟小学生们一样,都是孤勇者。
我为什么一直跟你说,短期内珠江新城的价格到顶了?
是因为成交量垮了。
给你看几组数据:
5月98套;
6月47套;
7月37套;
8月22套。
这是珠城的二手成交数据,一个月比一月少,而且下降的幅度不低。
比如,6月跟5月比是腰斩,7月直接到脚踝,8月直接到地板。
我查了下,8月的成交量甚至不如传统淡季2月份。
再看看具体楼盘。
中海花城湾:3-5月成交了22套,6-8月成交了6套;
嘉裕公馆:3-5月成交了14套,6-8月成交了5套;
保利心语:3-5月成交了19套,6-8月成交了3套。
另外,我听说,过去几个月成交量最火的保利心语,8月甚至一套房子都没卖出去。
成交量一泻千里,但挂牌量却在不断上涨。
单单贝壳上挂牌的珠城二手房,就有1789套(这还不包括内部房源),比去年11月的1359套足足多了400套。
保利心语:7月挂牌量不到60套,现在70套;
中海花城湾:7月挂牌30套左右,现在43套;
嘉裕公馆:7月挂牌才20套多点,现在29套。
只要略微懂点的人都知道,反应楼市温度的两个重要指标,一个是成交量,一个是成交价。
但不管行情往上还是往下,往往是量在价先。
成交量连续上涨或下跌,价格也会跟着上涨或下跌。一旦成交熄火,再高的价格也撑不了几个月。
这几个月,珠城的成交量大幅下跌,意味着虚高的价格也快扛不住了。
老实说,过去一两年,珠江新城太妖了。
应该说是一线城市、核心区域的最妖的,没有之一。
我在7月份的文章里说,珠城豪宅的涨,确实有一定的价值和热度基础。
至于上涨的原因,米宅珠三角有一篇文章分析得挺透彻的,其核心观点大致有这么几点:
1、广州是一个单核城市,顶级核心区只有珠江新城,所以珠城的地位在广州一枝独秀,没有对手。
2、广州本土的老钱很多,两万八千多亿的GDP不是白给的。
广州商贸之都的保守基因,老广州人的传统守成,都会让本土有钱人更热衷于买房,而不是五花八门的新投资。
3、上一轮广州的涨幅很差,这次涨起来之前,北上广深杭五城的豪宅,珠江新城属于洼地。
4、珠城已连续七年没有新房供应,市场极度饥渴。
但现在,珠江新城已经到了非常高的位置,甚至有些离谱了。
或者说,就算你找出再多理由来,也不足以解释其吊打北上深的离谱涨幅。
这里面除了正常的补涨外,还有些其他因素。
比如,部分炒家借助经营贷这个玩意,放大了涨幅和波动。
据说,大胆一点的炒家只有一成定金,连购房名额都没有,就敢和业主谈判签合同。
再比如,另外一部分人学到了深圳炒家们精髓:通过故意拉高小区个别房源的价格,既能套取经营贷,又能掩护自己的其他单位出货,一举两得。
但凡事,总有个头的,别寄希望于你永远是幸运的那一个。
说近一点的,2020年疫情之后,深圳高位买房的那一波人中,很多人现在都浮亏几百万了。
这当中,靠经营贷买房的那批,已经被套在了高高的山岗上,估计现在天天睡不着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