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07 09:15:21
#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#
#媒体人周刊#
11月22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。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表示,近期疫情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,自11月1日以来,全国累计报告25.3万例感染者,近一周平均每天报告2.22万例,较上一周增长了一倍。
相信很多人都对疫情反复封控有点疲了吧?先表明态度,我本人是坚决的“清零派”,但,看目前这形势,防疫很可能很快会进入下一个阶段:适度放开。
疫情新特点致死率低
这里我们使用一个参考指标为流感的致死率:~0.1%
目前国内新冠的致死率仅仅比流感高一点
由于国内防疫政策比较严格,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目前仅有0.12%,基本等于流感,而全球平均0.35%,,也不高。这里还包括许多医疗卫生资源极差的贫穷国家。新冠治愈后,有严重后遗症的比例也很低。
变种多、传播力强
新冠病毒变异快,变种多,患者治愈后基本产生不了有效的抗体,接触新变种后仍然会反复感染。但大部分打了疫苗之后的感染者,死亡率很低,症状也较轻。
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
这波感染的新冠病毒,不是奥密克戎病毒,而且是奥密克戎的变异毒株BA2,其特点是,传播速度快,隐匿性强,被称作隐形的病毒,不容易被检测出来,潜伏期短,感染之后,症状不明显,大部分都是无症状感染者。例如:上海和济南疫情无症状感染都在90%以上。
近期形势国外已经躺平
欧美等国家纷纷躺平许久,相当于为我们当了一回小白鼠,适当放开后,出现突发性医疗资源挤兑的可能性基本为零。
国内经济承压
2022年,受俄乌战争、新冠疫情的影响,海外为应对严峻的通胀压力纷纷加息,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,外需明显回落,我国出口虽平衡增长但增速放缓。而国内经济受内需不振、房地产市场疲软拖累,经济增长承受巨大压力。相较于海外过于严格的管控可能使国内环境与周边格格不入,造成巨大的落差,影响国内外的商务交流。
疫情感染者成倍飙升
6月以来的数据
疫情已经持续接近三年时间,从第一波疫情开始,我国2020年仅感染8.7万余例,2021年仅1.5万余例,而2022年至今天为止,总感染886.8万例,占所有感染总数的98.9%,其中大部分又是从下半年开始逐渐抬升的,特别近些天更是成倍增长。完全清零付出的可能性很小,而代价很大,性价比并不高。新冠流感化,趋势也日趋明显。
已有松动苗头自11月开始,已有多家媒体报道部分省市“重点人群免费愿检尽检自费”,放宽了核检频率。笔者所在的北京平谷区,临时的检测点基本撤光了,但去相关卫生站、医院仍然免费检测;进出商场、街边店也基本没有像以前一样严格要求48小时核酸证明了。
核酸检测似乎没那么频繁了。
下半年来,国家卫生健康委监督局多次通报了多地存在过度防疫,层层加码的情况,并发布了“疫情防控九不准”进行规范管理。
可能出现的政策调整
我们大胆预测一下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政策调整:
从新冠感染曲线图可以看出,毕竟最近的感染人数成倍增长,仍处于上升阶段。一旦此轮疫情过渡到相对平衡阶段,防疫政策很可能就会适当放松。
当然,一下子全放开肯定不可能,但适当放松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:比如将密接者的隔离时间从两周调整为一周等等。
但这个时间不好估计,最晚,也许要到明年元旦过后。
大家觉得呢?